一号站测速登_看着女儿这样长大
23年里,看着女儿从一个呀呀学语的小娃娃长成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大姑娘,世上有什么事比这更快乐?
父亲的陪伴让她终生受益
有人说,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好,女儿会更富于女性美,儿子会更有男人味。如今,看到女儿温柔体贴,轻声细语,不急不躁,我就觉得还是养个女儿好。
在过去的23年里,我们一直陪伴着女儿,看着她由一个只会吃奶哭闹的小小婴儿,长成一个亭亭玉立且有独立思想的大姑娘。
从女儿一生下来,我就给她做成长记录。当时,并没有考虑太多,只是觉得家里平添了一个小东西,挺喜欢人的,看到她有了变化就随手一记。23年里,我总共做了1216次记录。每一次记录就像画在纸上的一个小点儿,23年过去,我把这1216个小点儿连成一条线,就画出了女儿这些年的人生轨迹。我想,至少她将来某天翻看这本书的时候,可以很容易回忆起自己从记事到23岁是怎样生活的;或当我和妻子回归泥土以后,她在某个静谧的深夜翻阅这些泛黄的书页,可以了解她有过这样一对父母——训斥过她不少次,为她生过不少气,但一直深爱着她。在这对父母看来,女儿是值得他们用生命去爱的。
我一直认为,在孩子的成长中,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。
我是一个爱读闲书的人,女儿很小的时候,我就带她去书店。她上幼儿园时是我给她挑书;上小学时是我和她一起挑书;上初中后是我给她钱由她自己去买书;如今大学毕业了,则是她为我推荐好书。有了好的读书习惯,时常读好书,一个孩子就不会变坏。
我还是一个喜欢体育活动的人,女儿初中时体育不好。我分析了她的成绩,说:“你要是再能提高5分,就是班里第一了,爸爸有信心帮你提高这5分。”当时的初中体育考试是三项:立定跳远、掷实心球、50米跑。第二天,我买了实心球、皮尺、秒表开始带她做这三项活动。接下来的半年里,我每周训练她一个小时。第二次考试时,她真的多考了5分。但由于其他科成绩有退步,最终也没拿到第一。但这已经不重要了,因为,通过这样的训练,我培养了她健身的习惯。从此,每天她都围着学校操场跑10圈。中招考体育,满分30分,她考了29分。到了中学和大学,她的800米、1500米跑,在女生中都在前三,甚至有时还能拿第一名。至今,她仍保持着健身习惯。这个习惯会让她终生受益。
爱女儿就让她独立做事
我觉得,一个好父亲,不能光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,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,帮助孩子将来顺利地融入社会。
女儿9岁时,见一种酒瓶上写着“持瓶盖可到销售商店换取1元现金”,就想试试。当时我家攒了8个空酒瓶,我对她说:“如果你能把这事办成,这8元钱都归你。”她果真拿着8个瓶盖到商店去了。一开始,店主见她是个小孩儿根本不理她,她指着酒瓶的标签据理力争,最后还真说服了那个店主,我也如约允许她把那些钱当成零花钱——进入社会后,处理一些不如己愿的事情时,要具备说服别人的能力,这样才能达成自己的意愿或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。对这件事,我十分肯定她。
女儿10岁时,在一个小朋友家看到一个绘画软件,喜欢得不得了,就自己到电脑商店去转。结果所有的商店都没有货,她就跟一个商家预订,人家专门从北京给她进了一套,售价98元。这对她来说是一笔巨款,她告诉了我,并跟我说人家已给她进来了软件,我毫不犹豫地说:“走,爸爸给你付账去!”虽然那个软件她玩了没多长时间就失去了兴趣,但我觉得她独立做成这件事本身更有意义——孩子走向社会后,有很多的时刻(如职业选择、恋爱结婚)要独立做出决定,这种决策能力也应该从小培养。
女儿在日本留学时想打工,但因为没有打工许可证,只在东京找到一家晚上站在门口为餐馆拉客人的工作,根据客人的餐费拿提成。从她学校所在的千叶县到东京有一小时的车程,大冬天的,在门外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。正逢淡季,常常站一晚上还拉不到一个客人。但她没有中止,因为她和老板说过要干到某一天,在期限未到时,她要信守诺言。虽然没挣到多少钱,但她还是用这些钱给她妈买了一条丝巾。她妈想到孩子大冬天的那样给人家打工不容易,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。
现在不少孩子的问题出在适应能力弱上: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学校,不能适应更换老师,不能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,不能适应换单位,不能适应领导与同事,不能适应命运的起伏……而我们对女儿的社会适应能力,是放心的。
她留学回来后,在一家电商网站工作了一年,之后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,准备考研究生,专攻首饰设计。
她在拿到那本书后,写了一段文字发我: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爸爸是我的偶像,也是我的伙伴,甚至一度成为我那时的“择偶标准”。如今我已长大,见过太多比他优秀的男人,况且爸爸现在脱发脱得厉害,再拿他当作“择偶标准”也略显寒酸了(开句玩笑啊老爸,别生气哟),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我的那份爱与期待,而《这样长大》这本书的意义,则正是这份爱与期待的毫无保留的流露……将来等我有了孩子,也许不会像爸爸这样细致地用文字来记录他的成长,但是,我也会以爸爸对我这样的爱,甚至以更深厚、更炽热的爱,来爱他。
看到女儿写来的这些文字,我很欣慰:我对她的爱,终于有了回响和传承。现在,我还在持续记录着女儿生活的点点滴滴。希望自己到八十多岁的时候,再整理出一本书来,书名就叫《这样生活》。想一想,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给五六十岁的女儿整理一本生活记录,也会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。
父母给女儿的爱有了回响
一个作家父亲的旁白 ——
父爱任重如山
徐世立,武汉文学院专业作家。新近出版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与家庭拯救的长篇纪实文学《一个孩子的战争》。
优秀的父亲养育了优秀的女儿。这位父亲岂止是做了应是母亲做的事情,而是做了世上绝大多数母亲没有做也难做到的事情。父爱任重如山。
父亲意识到家庭教育中“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”,并付诸行动,贯彻到底,这对当今中国家庭中有些父亲们的“集体无意识”和集体不作为,极具现实意义与警醒效用。同为父亲,我亦曾是“集体无意识”中的一人,只是当儿子成为了“问题学生”、“问题孩子”后才痛定思痛,才反思反省,才著书探讨“父性教育”在家庭中“主动缺位”与“被动缺位”之大弊,并作出“‘父性教育’的缺位对独生子女的孩子和家庭很可能是一场灾难”的个人判断。而正是“父性教育”之重要意识的萌生与行动上的及时“补位”,我才在危急时刻最终挽救了儿子同时也挽救了自己及至我们的家庭。
“父性教育”的被动缺位,与两性性别特点有关,与夫妻关系有关,与夫妻之间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冲突有关,这是一个大而复杂的话题。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父亲或丈夫重视,母亲或妻子更应重视,从而确立新的“相夫教子”的观念。父爱母爱,终极之爱是理性之爱,而教育是理性的,比女人更为偏重理性的男人万万不可缺席。冯父的成功正是“相夫教子”得以实施的典范。
唯难效仿的是冯父几将女儿作为一项事业经营,作为男性、父亲,至少我做不到,极端个例,相信绝对多数的父亲也做不到。可以感其真爱,取其理念,不必照单全收式模仿。
1号站平台|一号站代理 » 一号站测速登_看着女儿这样长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