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号站平台注册官网_告别“巫毒娃娃”做阳光少女
“恨你就扎你”口述/米家怡 记录整理/乐乐
那天,下班进家门,我听到来自女儿靓靓屋里异样的声音:“主啊,帮帮我吧,我愿她跌入沸腾炖锅,被巨蟒撕咬,被杀人蜂蜇得遍体鳞伤,死无葬身之地!”
我吓了一跳,探头往她屋一瞅,发现她手捧个玩偶娃娃。那娃娃披发斜眼,挂个脏兮兮的披风,丑陋之极。她正用大头针往它胸口猛刺,嘴里还骂骂咧咧:“让你犯坏,欺负我,不得好死……”这恐怖的一幕,让我想起《还珠格格》中容嬷嬷暗使皇太后扎小人毒害小燕子的情节,脑海里顿时血光四溅,心跳加速。我冲进屋夺下针,大声质问她:“你一女孩子,怎么玩这么丑的东西?”
她看我怒目切齿,如不说实话怕是逃不过一劫,于是全盘托出。
原来啊,他们班有个班干部叫雨婧,靓靓总被她穿小鞋。她不让靓靓碰英语老师的复读机,见她扫地不干净,当全班同学面讥讽她“好吃懒做”,还让组长死盯她的作业,“少交一点就请家长!”靓靓对她恨之入骨,总希望她倒霉运。可偏偏她长得漂亮、成绩又好,一帮同学围着她,这让她更加有恃无恐欺负人。靓靓气不过,听说淘宝上有卖“巫毒娃娃”的,便买来天天针刺它,盼它“疼痛难忍,早点儿见阎王爷”。
她认为扎针前给娃娃念过咒语,相当于施了魔法,“只要心诚,心愿一定能成真!”而自从她买娃娃后,那个雨婧果然倒霉连连,上周摔了个跟头,鼻青脸肿。前两天数学月考才考21名,老师批评她骄傲自满,她竟当众哭鼻子。靓靓觉得自己很强大,“一定能灭了她!”再说被她欺负的还有几个女生,大家都买了娃娃,人多力量大,只要天天扎她,她肯定成绩倒退,脸上痘痘烂掉长疤,“成为人见人厌的大丑婆!”
这一聊让我大吃一惊,不理解才13岁的孩子,怎会如此狠毒邪恶,真不可思议!
我怕她心理变态,最终把“过家家”演变成生活中真实的暴力伤害,于是用“可能涉及违法乱纪”“小心警察来抓你”这话警告她。她迫于我的威吓,只得交出大头针,但留下了娃娃。
我以为经过我的连唬带吓,她行为会收敛,哪知后来她买了更多的娃娃,抽屉把手、门把手上挂的全是,每个娃娃后面都写着人名。不仅有雨婧、生物王老师、语文尚老师,甚至有批评过她乱倒垃圾的邻居赵叔叔。听着她叨叨咕咕念咒语,把针刺改成掴掌,“噼里啪啦”地抽打娃娃,我心里特难受,干脆没收了那些娃娃。可她零花钱多,接着又买。
有一天,她又念咒语“你去死吧”,用牙签猛戳一个娃娃。我夺过来一看,发现上面竟写着我的名字。仅仅因为我不许她QQ聊天,删了她几个网友,她就记恨在心,疯狂虐 “我”。这让我心痛不已,以至于失眠了。
我现在很苦恼,不知用什么方法制服这个心毒手辣的“小巫婆”,才能让她变回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。
专家连线
攻击性——要疏导不要压制
王一欣 ,深圳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
当一个孩子身上出现攻击行为时,家长首先要正视这是人的本性,而不要急忙给孩子贴上“恶毒、阴暗、心毒手辣”等标签。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攻击本能,只不过有的人的攻击力表现为旺盛的创造力、强烈的成就欲望、为达成功不懈努力等正面行为,而有的人,因为发展渠道受阻,表现为攻击他人、攻击自我,甚至攻击社会等负面行为。
评价孩子就是限定孩子,更何况用这么负面的词汇去定义孩子的懵懂。负面评价是对孩子的贬低,给孩子内心种下“我是一个坏孩子”的种子,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,发展出低自尊和低自我价值感。这是父母要特别注意的一点。
还有一些父母,看到孩子的不当行为时,喜欢用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教育孩子。因为没有理解到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,从而很难让孩子接受。更糟糕的是,有些孩子迫于父母的压力,迫于自己的羞耻感,虽然意识上接受认同了父母的价值观,但内心深处的愤怒委屈并没有得到宣泄表达,只能深深地压抑到潜意识层面。孩子的自我呈现出一种“分裂”状态,从而引发很多心理问题。
那么,针对本案妈妈眼中的“小巫婆”,应该怎么解读呢?
靓靓和本班同学有矛盾,买了娃娃咒她,妈妈第一反应是:“不理解才13岁的她,怎会如此狠毒邪恶,真不可思议!”这是第一步不对。试想,13岁的孩子被人处处刁难,自己没有解决的办法,只好采取在电视上学来的后宫巫蛊的方式来发泄愤怒,改变处境。这时候的妈妈,首先应该去理解和同情自己的女儿,感同身受她的委屈和困境,和她一起分析问题想出解决办法,而不是立刻疾言厉色地指责。
妈妈采取的措施是“我怕她心理变态,最终把‘过家家’演变成生活中真实的暴力伤害”,于是用“可能涉及违法乱纪”“小心警察来抓你”这种话警告她。逼迫她交出娃娃,这是第二步不对。恐吓和威逼,把自己与孩子推得更远。父母是孩子永远的靠山,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。在孩子受到外界压力时,父母应该站在孩子一方,成为孩子的依靠和港湾,而不是成为那个“永远正确”的指责者。更不应该把自己的担心焦虑转嫁到孩子头上,这除了让孩子内心更加不安恐惧之外,没有什么积极意义。
孩子的诅咒越来越厉害,从隔壁的赵叔叔,一直发展到诅咒妈妈,这时候似乎问题越来越严重了。妈妈很不理解,“我不许她QQ聊天,删了她几个网友”,怎么就会让孩子有如此的愤怒?可是,恰恰从妈妈的这个举动,我们可以看出,她在和女儿的相处中多么简单粗暴。不许孩子聊天并且自己动手删除孩子的网友,这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的自尊都是极大的冒犯,让孩子内心无比愤怒,使这个家庭中流动的情绪是强烈的恨意,而不是爱。妈妈和孩子的互动都采取的是这么恃强凌弱的方式,妈妈遇到阻力和冒犯也是以暴制暴,那么,孩子从小学到的也是这样的解决问题方法,也是这种与人相处的模式。她在与同学有矛盾时,不能积极面对解决,而采用扎针诅咒之类的方式泄愤,就一点都不奇怪了。
这个案例中,孩子行为虽然不太恰当,但最大的问题是在妈妈身上。妈妈与女儿的感受完全隔离,不能够在情感上支持孩子,不能在行为上引导孩子,相反却热衷于扮演一个大义凛然的正面形象,使孩子的情绪完全被压抑阻塞在心中。孩子的行为模式,其实是不知不觉地照搬了母亲的模式。父母简单粗暴,孩子自然简单粗暴,所以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,言传重要,身教才是重中之重。
家长帮家长
带孩子练拳击清扫心理垃圾
薛顺年(41岁 公司经理)
第一次见女儿玩人偶娃娃,上面密密麻麻扎着三十多根针,我也觉得可怕。她说用来驱邪,“能保佑我考上重点高中,让安然(她的小仇人)中考失败。”我吓了一跳,怀疑她精神出问题了。但转而一想,大人有时也会诅咒仇人,崩溃时更会踢摔东西,孩子有过激行为完全可以理解。
其实在日本一些大企业,都有专门的出气室和“挨打娃娃”,当员工郁闷时就击打娃娃,释放压力,这样类似“扎娃娃”这种暴力行为,才不会转移到现实中来,心理学称它有“转移作用”。所以我如法炮制,带女儿去我办卡的健身房一起练拳击。两人对打时,我故意摔倒示弱,让她把我想象成仇敌,肆意泄愤。这么做既强身健体,又释放了她过多精力。现在看效果还不错,因为每次练完走出大厅,她来时紧绷的脸都变得舒展有笑意,甚至聊起“仇人”也轻描淡写,没了恨意,后来干脆扔了娃娃。这更让我坚信,当孩子心理出问题时,大人要懂得帮他们转移情绪,用正确方法清扫心理垃圾,他们才不会被负面情绪绑架,心态变得放松健康。
化解负面情绪:听音乐写日记练瑜伽
马群晖(39岁 大学教师)
有一天,我在孩子的奶奶家发现一堆各色娃娃,由麻绳缠成,样子似稻草人,有的手持钢针、小叉,有的身插大头针或被螺丝钉脑袋,全部面目狰狞恐怖。一看上书“不得好死”,笔迹绝对是我女儿的。我深感震惊,但经过反省,又觉得孩子走到这一步,跟我们平时工作太忙,疏于跟她交流有很大关系。正因为我们没教会她如何排解心事,她有了负面情绪,才只会通过“虐娃”来泄愤,而不是积极与人沟通。时间长了,她性格会越来越孤僻极端,必将对身心发育不利。所以我对她的帮助分几步走,先从同学那儿了解她对人的仇恨从何而来,然后用我的人生经验开解她,如何跟同学老师相处,如何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劣势,消除嫉妒心。
我建议她通过听音乐、跟父母说心里话、写日记、练瑜伽来放松情绪,学会认识、表达和控制情绪。她目前正在实践中,不敢说卓有成效,至少没再见她扎娃娃了。
孩子不过是觉得流行就是好玩
王薇薇(41岁 公司职员)
《甄嬛传》热播那阵子,我家女儿也随大流买了个巫毒娃娃,一遇到不顺心就扎它。过了没多久,同学中又流行别的整蛊玩具,还有动漫游戏,这个丑娃娃就被她扔一边去了。所以我们大人要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,他们对流行事物不过抱着玩玩的心态,非要对此冠以“迷信、残忍、恶毒、没爱心”,是不是有点太小题大做了?
如果大人们自己都整天恨叨叨的,遇矛盾不知如何化解,不懂包容别人,又怎么要求孩子做完美之人?所以我们不妨先反省自己吧,别盲目给孩子扣帽子,把隔阂越整越大,反而不能很好地沟通解决问题。
知识解码
巫蛊:宫廷阴谋与弱者的安慰
匡文立 作家
弄个纸人草人布人泥人,写上那谁谁的姓名或生辰八字,用钉子或针扎它一通,据说,那谁谁就会倒霉。这种民间巫术,一直就有。往上追溯,源远流长,正史中,最早也最翔实的记载,是西汉宫廷中著名的“巫蛊之祸”。
汉武帝被认为是帝王中的帝王,雄才大略文治武功。但这位皇帝也超级迷信,真心渴望人间存在灵异现象。当时“方士、术士”极其活跃,这种职业,专门负责证实长生不老是可能的,灵魂不灭是确有其事的。汉武帝喜欢招揽方士术士,他后宫的妃嫔跟着起哄,让女巫出没宫禁,教自己念咒。宫廷里的女人,世界很小,妃嫔们飞快将巫术施加给争宠对手:造个木头人,写上“仇家”姓名,埋在地下天天诅咒,以为能置对方于死地。闹得太不成体统,武帝发怒了,诛杀妃嫔、大臣数百人。但事情持续发酵,聪明的权臣从中得到启发,将其转化为政治斗争的利器,酿成诬告太子的大案,几乎引发战乱。
汉武帝的王朝深受“巫蛊”之祸,为此丧命的皇后妃嫔王子公主一大把,被牵连的臣民更达数万。事实跟迷信者开了天大玩笑,以害人之心开始,以自己倒霉告终。
“巫蛊之祸”是后世宫廷的一声警钟,以后的后宫里,巫蛊伎俩被高度防范,一经发现,必遭皇帝严打。但民间仍流传不息。很遗憾,爱搞这名堂的,基本为女性。道理也简单,男人遇到欺辱或是路见不平,强悍耿直的,可以一声吼拔拳头讨公道,怯懦狡诈的,可以拼智力设圈套挖陷阱。困守家庭四壁,柔弱无力的女人,能怎么办呢?
不管对于无辜蒙受侵害的善良女子,还是对于经常陷入嫉妒、失衡、自以为吃亏等负面情绪的小心眼女子,巫蛊之术,无疑是最便当的打击和报复手段。它技术含量极低,能够独力操作,高度隐秘,很难被他人窥破。当然,有用没用,唯自己心知。但就算没用,恶语诅咒也能出口恶气,获得虚假的安慰。
何况,小概率事件是存在的,而小概率事件,恰恰特别容易被传播和记忆,这是人类一个心理魔方。一万次不灵,人们不介意,盖因潜意识里早知道“不灵”正常。有过一次误打正着,不得了,不是鬼神出手心想事成,还要怎么解释呢?
人群中,相对的弱者永远存在。作为弱者的报复和安慰,各种古老的巫蛊之术永远有人接棒,花样翻新重新起跑。不过现代人,真信的恐怕没几个,只当是另一种“啦啦队”,表达下情绪。
至于孩子,多半是跟人学样,觉得新奇好玩吧。其中“恶”的内涵,他们似懂非懂。所以家长不必反应过度,更要明白,孩子是弱者,他需要得到父母支持安慰,去化解内心积郁的愤懑和恐惧,重新获得正能量。
1号站平台|一号站代理 » 一号站平台注册官网_告别“巫毒娃娃”做阳光少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