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号站官网_做一个有“情绪教养”的妈妈

阿达丽 儿童心理专家

谁不想当一个点石成金的优秀妈妈呢?但通过我这么多年亲子教育咨询工作,我发现家庭教育其实并不需要你那么“优秀”,一个有着平和态度,稳定情绪的“正常”妈妈,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气。

从小挨骂的孩子怎么了?

小坤是个八岁的小男孩,今年二年级。妈妈托朋友找到我,说很紧急想约我见面。之所以没去咨询中心找我,是觉得孩子没那么严重的心理问题,认为只要找我聊聊就行。

见到小坤,他比同龄人偏高偏瘦,白净、帅气。见到我有些腼腆、羞涩,但是交流没有任何问题。主要问题是行为上的,妈妈如此描述:

“孩子很懂事,各方面都不错,最近有个异常行为表现,那就是做错了事我一说他,他就会极度痛苦地打自己,是真打,看得我都于心不忍,就连忙呵斥他不许打自己。”

“孩子过去有过这样的行为吗?”

“在他四五岁的时候,我说他几句,他就会两只手互相捏来捏去,很痛苦的样子。我当时以为他是不愿听到批评,也就没有在意,后来看到他那样,我就会说不要那样!孩子也就会把手放下来。最近这段时间,不知怎么了,突然变得不可理喻了,说不得他,一说就打自己,开始是打自己的手,若再多说几句,他就开始打自己的脸、头。看他那样,我也很害怕,也就不说他了。其实也不是多么严重的骂,就是针对他的行为说几句,就不行了。”

这孩子到底怎么了?这是心理问题吗?

六岁前的孩子,其实是很无辜的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无论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,其实都是对自己家庭关系中问题的反射,孩子充当了一面镜子而已。

只是这面“镜子”有生命能量,他不光会映射出影像即“问题”,更会把自己的生命能量也搭进去,成为家庭关系的“牺牲品”。

六岁后,随着孩子进入学校学习,接触了一定年龄的同伴,扩展了眼界,学习了科学知识,这些对孩子生命宽度上的扩充,一般都会将孩子在家庭中承担的“不太严重”的负面能量缓冲掉。但是,如果这个来自家庭中的负面能量是长期的、并且来自与自己最亲密关系的人:妈妈,那么,苦恼和无助的孩子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躯体或者行为方面紊乱。比如:挤眉弄眼(眨眼)、抽动、退化吃手、结巴、自虐(打自己)、神经性呕吐等等。

妈妈的情绪这么大威力吗?

我们来看看小坤的家庭:父亲,四十多岁,事业单位领导,斯文,少言,一看就是那种善良正派的老实人。母亲,四十岁出头,因为生完孩子一直是自己带,所以就牺牲了自己的职业,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,也有些小成就。因为是三十好几了才有的儿子,非常疼爱。家中是母亲说了算,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表面上很和谐,但实则因为丈夫少言,不善于沟通,妻子的内心对丈夫有很多的不满和怨恨。可是因为丈夫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强,对孩子也是尽心尽力,所以也算过得去。但是在貌似和美的幸福家庭背后,在这个家庭的能量氛围中还是能感觉到有明显的潜在阻碍。

孩子的父亲描述,这个家庭的气氛,与母亲的状态紧密相关。如果母亲最近状态好,情绪正常,挺开心的,那么家庭氛围就会和睦、快乐,大家都感觉很放松。如果母亲最近状态不好,情绪低落,郁闷烦躁,那么孩子和老公就都不敢出声,直到妈妈自己去调整好,阴转晴了为止。

妈妈说自己最大的困扰是不管什么情绪都必须靠自己化解,没有人(丈夫)会帮助她,给她些力量。她也不愿意有这么大的“能量”去自我掌控,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有些负面情绪?为什么自己的情绪会对孩子有如此大的影响,给孩子带来了如此大的压力?很多时候,在孩子面前哪怕装,也会表现得很快乐啊!

生完孩子后,因为太累,因为丈夫在早期对孩子的照顾不多,她的情绪曾经一度抑郁。虽然后来走出来了,但是某一段时间,还是会莫名其妙的抑郁,或者是愤怒。她形容,丈夫是一块很厚的“海绵”,无论自己有何种情绪反应,他都会默默地“吸收”,但是从不会反馈或者回应,这种态度更让她愤怒。于是,儿子成了婚姻内这一点点“不幸”的粘合剂,一个情感安慰的“替补品”。妈妈对小坤大部分时间都很好,是一个非常尽职的“好妈妈”。她大多数时候和颜悦色、温柔细语,接送小坤上下学、讲故事读书、陪玩、做饭……但是,在自己情绪不良的时候,尽管装作很好,但是说出的话语大多是指责,并明显带着愤怒:

“你这孩子,怎么这么不懂事!”

“你这孩子,说了多少遍了,你怎么就记不住呢?!”

“我让你快点,你听到了没有!”

儿子很敏感妈妈的情绪,听到妈妈一反常态地说话时,马上会回应说:“你又生气了!”妈妈会很烦躁地解释说:“我没生气,快点,我只是着急!”或者会很反感:“我就是生气了,你不用在乎,跟你没关系!你赶紧做你该做的事情!”但是孩子会一直耿耿于怀,闷闷不乐,直到这种表现再度把妈妈激惹。此时,当妈妈再度生气时,孩子就不知该如何表达了,因为他知道表达了妈妈也依旧不高兴,而造成妈妈如此不开心的,就是自己,讨厌的自己!于是,用肢体的扭曲和攻击自我来表达对自己的不满和恨意,伤透了心且无法控制。

给孩子一个安然成长的土壤

“是我不好,老惹妈妈生气,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,该怎么说妈妈才会不生气……”这个可怜的孩子,一直生活在与妈妈的“情绪共生”的状态里,虽然有时候他也想试图相信妈妈的情绪和自己无关,但是妈妈大部分时候对他太“好”了,好到他在这样的时候,会认为与自己无关是一种对妈妈的“背叛”。

这是一个因为婚姻内亲密关系的分裂,而导致妈妈情绪动荡从而映射到孩子行为问题的案例。“婚姻分裂”是由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学大师塞奥多尔·利兹提出的,他在研究儿童精神病时发现:夫妻之间过分独立,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亲密依赖,甚至是同床异梦,彼此疏远,满怀敌意地竞争,拼命试图从孩子那里获得忠诚与亲近。在这样的家庭中,孩子就会愿意通过自我的牺牲来去获得家庭的平衡。

在我对他们后来的咨询中,这对夫妻基于对孩子的爱,愿意改变的决心很大,妈妈也进行了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方面的重新规划,对来自职业和自我方面的压力进行了调整和积极改变。当他们放下对孩子某一具体问题的焦虑,而是转而看自己,去管理和成长自己的时候,孩子的回应,对他们而言,简直就是奇迹。

目前,在对孩子的教养领域,母亲的人格对孩子的影响是已被证明了的事实。母亲的情绪表现是最外显的,从胎儿时期开始,就能被孩子敏感捕捉到的。所以,母亲情绪的影响可以说是对孩子最早期、最持久、最直接的一种影响。从娘胎里就带来的那种与妈妈之间的“共生”关系,决定了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对母亲一切细致的情绪产生“感同身受”和自我卷入。其实,这就决定了,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,母亲的作用远大于父亲。想想孩子是如何从母亲的身体和怀抱中一步一步“艰难”地分离出来的,你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。母亲健康的人格,或者说健康的情绪与表达、处理的方式,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、亲密感、快乐感与成长动力。

当孩子有问题时,不要总想着要怎么去解决孩子的问题,去当什么一招制胜的“优秀”妈妈。而是反思:我对孩子的问题做了什么?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?我有什么问题吗?

因为,任何一种优秀的前提一定是正常,也只有一个能够学会调整自己行为,能控制和应对自己情绪状态的“正常”妈妈,才能给孩子提供真正自由、健康的土壤,让孩子放心地去做自己,安然长大。

一号平台【1号站主管Q2347660】提供1号站平台代理,一号站娱乐注册,一号站开户,一号站登录网址的发布及一号站平台资讯,1号站总代理提供1号站平台官网注册,1号站开户,1号站登录.
1号站平台|一号站代理 » 一号站官网_做一个有“情绪教养”的妈妈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